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招生 > 文章正文
 
中央民大:创新模式培养民族人才
2007-5-18 14:16: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小 大】

  坚持教育创新,建设人才培养高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耕耘,今天的中央民族大学已发展成为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体,以民族类学科为特色,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等学科门类齐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并举,民族预科、干部培训和留学生教育等多种办学层次兼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该校现有18个学院、7个系和1个预科部;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9个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授权点,2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文科基地;有3个“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5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及学科群,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拥有众多与民族发展结合密切且久负盛名的特色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并且在国际上声名显赫,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敏锐度和感悟力,是催生和促长研究型人才的肥沃土壤;与此同时,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各种应用型专业同样内涵丰富、发展势头强劲。经济、管理、法律、新闻、生命与环境科学、民族医药、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大批专业发展迅速且实力不菲。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该校还在整合学校资源的基础上设置了法学与英语双学位、对外汉语等专业,从而使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

  创新培养思路,拓宽人才培养通道

  中央民族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突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术创新能力这两个主题,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走质量第一、结构优化、内涵为主、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

  在本科教学工作中,该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构建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的四大体系:以高水平学术研究为基础、以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为核心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以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以教学为基础,以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为重要途径的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体系;以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为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使之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按类招生,打通培养。2007年该校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等专业均实行按类招生,实行前期课程通识化教育。大类招生,打个比喻,就如同大家开始的时候是在同一个跑道上前行,在经过两年的努力之后,大家来到了不同的岔路口,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市场以及社会的需要,各选各的路口。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功底的基础上,专业上的分化也就更明确、更适合学生个人未来发展。

  自主选择,实施转专业。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该校将继续执行转专业政策:每个学生在入学以后都有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转专业申请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在学生对学校各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并明确自身兴趣特长之后,可以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具体程序进行转专业申请。

  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习空间。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的机会,该校全面实行学分制,并在全校开设了为数众多的、多学科选修课程,内容丰富。同时还在其中加大了应用类知识的比例,以便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增强适应性,增强就业迁移能力。

  文理兼招,培养通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很多专业都由单一走向多元。因而,今年该校加大了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经济学、法学以及一些语言类专业都面向理科招生,为理科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文理互补,可以开拓思维,提高培养质量。

  知行合一,实践中求学求知。该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的传统,倡导知行合一、重在于行的教育理念,追求明智笃行的育人境界。该校推行的“参与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将学校教育、教师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三者合一,吸收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专业知识,实践之中求学求知。

  关注民族教育,注重民族人才培养

  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建设人才,为少数民族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民族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该校在招生过程中认真执行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学校为民族地区服务、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具体举措有:

  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该校在招生计划的分配和制订上,向西部及民族地区倾斜。2003年以来,每年招生计划的66%投向西部12个省区及湘、鄂、黑、吉、辽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同时该校录取时承认各省级招办对少数民族考生的政策加降分(但根据教育部规定,不得超过2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

  民族语专业的设立。该校设置了一批诸如中国少数民族(朝鲜)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维吾尔)语言文学等民族语专业,这些专业主要为使用民族语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开设,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方面贡献颇多。

  同时,为了满足少数民族考生学习应用型知识的需要,该校每年都在民族地区投放相当比例的应用型专业计划,加大具备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发展民族地区教育,该校还设置了民族预科班。其招生对象主要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及人口较少的应届少数民族考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堪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和展示中国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汉族考生同样可以报考,以分数优先原则实施录取。

  大学之大,在于有学术;大学之学术,在于有文化。中央民族大学谨遵多元一体、厚德博学的传统,不断熔铸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培育了一种信仰坚定、和谐奋进、多姿多彩的大学文化。这所大学平静中有着某种积淀,平和中含着某种大气。在这里,将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观念:道德上的美德与至善,风气上的独立与自由,文化上的多元与博大,学术上的跨文化视野和通才意识……民大是美丽的,民大的美,不仅体现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更蕴含在绚烂多姿的多元文化中。

  不求声闻于远,但求业精于勤,民大将与你共铸成功之路!(通讯员 陈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